笔趣阁 > 大明:我李景隆真是大明战神 > 第171章 黄姓学子

第171章 黄姓学子


“即便是陛下下令,但百姓愚昧,不知其中道理,曹国公如此大张旗鼓,定然会引得百姓震怒,据臣所知,九江侯成婚当日,有不少百姓朝着曹国公府丢臭鸡蛋,可见曹国公此举已经引起民怒,如不平息,可能会引得朝野震荡,还请陛下严惩曹国公和九江侯。”
  言官振振有词的说道。
  若非这件事是朱元璋授意的,只怕言官这一通话,还真能将朱元璋给说动。
  毕竟朱元璋最在意的不是官员,也不是武将勋贵,而是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。
  朱元璋听到言官的话,坐在龙椅之上,手杵在脑袋下面,突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。
  那笑声显得极为瘆人,在奉天殿内回荡着。
  然而,众人听到这笑声,却是心中一惊,他们不怕朱元璋骂人,怕的就是朱元璋笑。
  因为一但如此,证明朱元璋此时是想要杀人了。
  果不其然,只见朱元璋笑着,道:“那按照你的意思,咱要怎么处罚他二人?”
  言官闻言,铁着脑袋,道:“臣觉得,曹国公或许不能再担任大都督府的职位了,而李景隆如今有九江侯的爵位,而且肆意妄为,臣觉得不可让其继承曹国公的爵位。”
  “啪啪啪...”
  朱元璋拍着手,道:“好,你说的很好,你是哪的人?”
  “臣老家是杭州的。”
  那言官说道。
  李景隆听到此话,轻哦了一声,而后道:“既然你这么想死谏,那咱成全你,来人讷!”
  顿时,殿外两个侍卫走了进来,站在了言官身旁。
  “给咱将这个狂悖之徒给咱砍了,脑袋给咱送去杭州,将他这脑袋挂在杭州城门三日示众。”
  朱元璋直接说道。
  此话一出,顿时那言官的脸色惨白,下意识的朝着文官之中一人看去。
  然而那人却是目光直视前方,丝毫没有要给他求情的意思。
  随后,那言官就被人拖了出去。
  朱元璋见人走了,再次问道:“可还有人要奏的?”
  然而,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沉默了,那个言官不过是大家丢出来试探朱元璋态度的,既然朱元璋态度如此坚硬,那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硬碰硬。
  但他们可以从其他方面下手,让朱元璋对李文忠和李景隆生出芥蒂。
  然而朱元璋并没有想要就此罢手的想法,而是道:
  “你们递过来给咱的那些奏折,咱都看过了,咱知道你们都是惦念着咱妹子的恩情,但这事是咱妹子的遗愿,希望你们能尊重咱妹子,咱不想杀人。”
  说完,朱元璋拂袖而去。
  等朱元璋走后,众人面面相觑,却不知道该怎么办,只能先散了朝。
  午后。
  在应天城内,秦淮河畔,一间戏院之中。
  一个青年,手中拿着一张纸条,看着纸条上面的内容,脸色微微一变,然后迅速的将纸条烧毁。
  而在青年面前,则是一个太监。
  “黄学子,这件事情的尾巴咱家已经帮你收拾妥当了,太医院那边的人也死了,肯定不会有人追查到你这里的,你就放心吧,不过弹劾李景隆的事情,太难了些,毕竟是陛下的外甥孙,你也知道陛下极为重视亲情,或许还得想其他办法。”
  太监尖锐的嗓音,让人听着有些不舒服。
  “二皇孙那边怎么说?”
  黄姓学子皱眉问道。
  “二皇孙说,让你尽量笼络江南的学子和官员,有吕家作为靠背,你在京中行事会很方便,不过皇孙希望你能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拔得头筹,这样才能帮到皇孙殿下。”
  太监说道。
  黄姓学子闻言,点头道:“那是自然,我寒窗苦读多年,若连科举都过不了,也无颜辅佐殿下。”
  “如此甚好。”
  ......
  李景隆大婚的事情,似乎告一段落了,但这只是明面上的。
  几日后。
  毛骧带着东西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,拱手道:“陛下,已经查明,还请陛下过目。”
  朱元璋闻言,接过毛骧递过来的东西,开始翻看了起来。
  然而翻看之后,朱元璋却是冷笑了起来,道:“好的很...咱猜的倒是不错。”
  “陛下,根据咱们的调查,他们连合在一起,似乎是从一个黄姓学子来到应天之后开始的。”
  毛骧说道。
  “黄姓学子?”
  朱元璋皱眉。
  毛骧闻言,点头道:“正是,原本这些人平日里来往并不亲密,但自从那黄姓学子来了应天之后,在他们当中游走,逐渐行成一种默契,而那黄姓学子,属下调查了一些,此人似乎受过吕家的恩惠。”
  “你的意思...是他?”
  朱元璋皱眉道。
  “不排除这种可能。”
  毛骧说道。
  朱元璋闻言,手指轻轻的在桌面上点了点,思索道:“查...咱要确凿的证据,咱不要可能。”
  “是。”
  毛骧点了点头。
  很快,年关将至。
  李景隆这段时间,也没有去上朝,毕竟是新婚。
  “我要起床了...”
  李景隆无奈的看着袁柔,叹了口气。
  然而袁柔却凑了过来,道:“你起这么早干什么?你不知道爹想抱孙子吗?还是你想去春燕楼会你那个相好的?”
  李景隆无奈一笑,道:“她真不是我相好的,我这么做是有目的的,在她身上,我有所图。”
  “我不信,不行...你得先把公粮交了,不然我不放心。”
  “别!”
  “......”
  良久,李景隆顶着两黑眼圈,穿着一身狐裘,缩着脑袋,两腿发软的出了房间,手里抱着一个暖炉。
  而刚出来,便看到了鸳鸯站在门口。
  鸳鸯皱着眉头,道:“公子,你怎么天天和夫人打架?夫人很好的,你别和夫人打架,我听夫子说打女人的男人不是好男人。”
  李景隆额头黑线涌动,也不好跟鸳鸯解释,只道:“等你长大了就懂了。”
  说完,李景隆就朝着秦淮河而去。
  秦淮河,冬日已经裹挟上一层银装素裹,屋檐上是一根根冰柱子,调皮的孩童将那些冰柱子弄下来后,将其比做剑,在街上随意的比划着,想象自己是一个大侠。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23421/23421788/28282658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