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大明:我李景隆真是大明战神 > 第44章 倭寇肆虐

第44章 倭寇肆虐


三个四十来岁的汉子,就这么一逃二追,来到了奉天殿。
  此时奉天殿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的文官武将,此时三人才停了下来,各自走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站好。
  不多时,朱元璋便走了上来。
  这段时间朝中发生的几件事情,已经让朝堂之中的众人绷紧了神经,见到朱元璋到来,众人都是屏息凝神,不敢随意开口。
  朱元璋见众人安静了下来,看向武将一旁,开口道:“听说你们这些杀才最近都流连在教坊司?怎么,家里的老婆孩子都不看了?”
  一众武将们没想到朱元璋会提起这一茬。
  一时之间,那些这段时间去过教坊司的武将们皆是低着脑袋,不敢开口。
  “喝酒误事,朝廷不是养着你们去逛教坊司的,这应天城里每日都有不少事情让你们做,你们若真这么闲,来找咱,咱给你们安排事情做。”
  朱元璋出言敲打了一番。
  昨天晚上的事情,朱元璋也知道了,特别是这些武将们一个个的都往教坊司凑热闹,他知道这些人是去泄愤,但也不能天天泄愤,特别是昨日耿炳文一晚上赢了九百亩田地。
  这些田地是怎么来的还不知道呢。
  武将们听到朱元璋的话,连道:“是!”
  “好了,今日有什么事情上奏,速速讲来。”
  不多时,文官武将们一个个开始上奏事宜。
  而李文忠此时手中却捏着一本奏折,也不知道要不要拿出来,心中纠结不已。
  不拿出来,他心中憋屈,拿出来,他怕惹得朱元璋发怒,但如今这事情愈演愈烈,若等到彻底爆发出来的时候,就不好收场了。
  很快,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。
  直到再没有人上奏之后,朱元璋正准备宣布散朝的时候,李文忠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,拱手道:“陛下,臣有事要奏!”
  朱元璋见到是李文忠,眉头一皱,想起之前李文忠上奏的事情,朱元璋就觉得有些怄气,但想到李景隆这段时间立下的功劳,朱元璋始终还是长舒了一口气,心中默念,自家外甥,自家外甥...
  旋即,朱元璋道:“念!”
  李文忠旋即开口道:
  “禀陛下,今年三月初,松江府和宁波府相继出现倭寇,屠戮百姓两万余人,四月中旬,福州府出现大量倭寇,袭扰沿海村落,福州卫所官兵损失三千余人,然斩杀倭寇不够百余,臣请陛下下令,平灭沿海倭寇,还我大明一个太平。”
  这件事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上,这些倭寇一直袭扰沿海百姓,之前倒也就罢了,毕竟大明周围的威胁很多,北有北元,西南有吐司土着等,这些都比倭寇更为棘手。
  然而如今平灭北元不在一时,前段时间云南那边的吐司也打没了。
  所以这段时间送到李文忠面前的事情,就是这些倭寇,李文忠一直想着去平灭这些倭寇。
  这些该死的倭寇,出入一个地方,不但要抢夺钱财,还要害人性命,特别是这些人丧尽天良,对待大明子民的手段极为残忍,而且还掳掠女子。
  如此行为,李文忠如何能不怒,不过上次被朱元璋训斥了一番之后,李文忠就没有再提这件事情。
  但这次,自己儿子立下大功,救了朱雄英,所以李文忠才犹豫不定,要将这件事情说出来。
  然而李文忠提出这个想法,还不等朱元璋开口,便只见户部尚书郭允道开口道:
  “曹国公,如今国库之中钱粮已经不多,再加上前不久才平定了云南那边,如今国库之中哪里有这么多钱粮?而且大元还时刻威胁着大明,那些倭奴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,出兵平叛着实不妥。”
  “是啊,我大明连年征战,本就疲民,如今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,怎能大动干戈,而且倭奴国远离我大明,大明若要出兵,必定要建造大船,劳民耗财,不可取。”
  一名江南官员开口说道。
  朱元璋听到这些文臣这么说,眉头微微一皱,心里其实有些不悦,但这些文官说的也是事实。
  倭寇比起北元来说,就像是咬人的狗和咬人的蚂蚁。
  前有疯狗狂吠,脚下有蚂蚁在咬,你要是伸手去打蚂蚁,万一狗趁着这个时候扑了过来,那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。
  所以,这些年朱元璋对那些倭寇相对纵容一些。
  不过朱元璋也不是放任倭寇横行,其一就是促进大明与倭奴之间的关系,朱元璋曾多次让送诏书给倭奴国,让倭奴国对大明称臣,对沿海倭寇的事情,朱元璋也写了诏书训斥。
  但这些都没有什么用。
  后来,朱元璋勒令沿海卫所抓捕防御倭寇,同时禁止倭寇进入大明。
  不过,即便如此,那些倭寇依旧还是络绎不绝。
  朱元璋看向李文忠,道:“曹国公,如今大明最大的威胁乃是大元,如今大元虽然被咱大明将士拒于北地,但依旧不可松懈,倭寇不够疥癣之疾,实不宜大动干戈,咱会下令让沿海卫所加强对沿海的管控,同时命人在沿海巡查倭寇。”
  这是朱元璋能做出来的让步了,让一支军队在沿海巡查。
  李文忠听到朱元璋的话,不由得叹了口气,他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成功,能让一支军队去巡查沿海,已经是超出了他的预期。
  旋即,李文忠拱手道:“谢陛下。”
  “好了,散朝吧。”
  朱元璋直接挥了挥手,让朝臣们离去。
  李文忠闻言,怀揣着忧愁,朝着大都督府而去。
  而在应天城里。
  城南一家商铺,此时却是热闹无比。
  商铺门口的牌匾此时正用一块红绸遮盖,商铺内,摆放着的是一个个方格子。
  方格子里是洁白细嫩的食盐。
  而在这食盐的上面,则插着一个木牌,木牌上面写着三十文一斤。
  “哥,像样子不?我这可是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弄好大,盐山那边我已经弄好了,如今有三百人在盐山做工,我也按照你的吩咐给他们分配了工作,这个商铺也是我从工部找来的人设计的,至于这价格是爹问了舅爷决定的。”
  李增枝叉着腰对着李景隆笑着说道。


  https://www.xygwh.cc/23421/23421788/28282785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ygwh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xygwh.cc